似乎比正在热映的《东极岛》更受关注的,是克里斯托弗·诺兰新片《奥德赛》的贴片预告。
早在8月6日,IMAX官方就发布预告,称前往指定影城观看《东极岛》IMAX版本,即有机会在映前欣赏到诺兰导演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全片的2026年新作《奥德赛》IMAX先导预告片。
《奥德赛》定档2026年7月17日北美上映,不确定内地会不会同步,但上映几率很大,因为近年来诺兰的电影从未缺席。
先说两个重点中的重点。
第一,《奥德赛》是诺兰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电影。在此之前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的导演很少。大部分宣传噱头都是IMAX特制。
这里再科普一下,所谓IMAX特制拍摄其实是偷换概念。这非但不是IMAX摄影机,甚至都不是IMAX生产的摄影机,以仍在上映的《F1:狂飙飞车》为例,电影一部分镜头用的是成品摄影机索尼威尼斯2,车上视角的镜头则是摄影指导联合厂商组装的摄影机。
国产电影,包括此前高调宣布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《八佰》《唐人街探案3》,以及正在热映的《东极岛》,其实也都是用其他厂商的数字摄影机拍摄,画面的分辨率、饱和度和整体质感,和IMAX胶片摄影机相去甚远。
这是IMAX公司的无奈之举,毕竟胶片摄影机拍摄成本高、数量少,很难普及,为了赢得终端市场(IMAX厅)的份额,只能退而求其次,和其他厂商合作,也就是素质稍好点的产品就加上IMAX认证,变成了所谓的IMAX摄影机。
第二,IMAX透露,《奥德赛》是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全片的电影。
这种操作史无前例!即便诺兰的电影生涯也是第一次。
我在IMAX大银幕上看诺兰的电影,是从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开始。当时受限于技术和制片成本,全片有大概不到半个小时的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素材。毕竟在IMAX电影机常速拍摄时,消耗的70mm胶片费用为每分钟400-500美元。
这就导致电影在当时1.43:1的IMAX银幕上,会有画幅的变化(当时还没有IMAX GT这一名词),其中最经典的一段,就是小丑和蝙蝠侠暗夜追逐段落。
在那之后,诺兰拍摄的电影,IMAX素材的时长逐渐增多,他甚至“丧心病狂”的把极重的IMAX胶片摄影机放到了战机上,拍到了接近方形开飞机视角的《敦刻尔克》。
但这些作品里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考量,会用其他普通摄影机做辅助,包括上一部上映的《奥本海默》,都没有全部采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全片。
如果《奥德赛》真的是用IMAX胶片拍摄全片,将是诺兰划时代的壮举。
另据媒体报道,丹尼斯·维伦纽瓦新片《沙丘3:沙丘救世主》将是(大众所知的)第二部全部IMAX拍摄的电影大片。
IMAX公司的老大Gelfond此前表示:诺兰一年前打来电话说了这个(全部用IMAX拍摄的)设想,他回道:那会有很多困难。诺兰则说:“我给你一个挑战,如果你们能搞明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我就把《奥德赛》100%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。”同时他还透露,《沙丘3》也将这样拍摄。
如今,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,恐怕将彻底成为历史,而《奥德赛》可能是诺兰最后一次拍摄胶片IMAX电影。
原因在于,摄影机一直在那,但想拍就要用到胶片,而胶片是耗材,源源不断的消耗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生产供应,生产商是柯达。
原本生产IMAX胶片的有富士和柯达两家,但2013年富士宣布停产所有电影胶片,就只有柯达一家生产了。
后来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固定剧院,由柯达剧院更名杜比剧院,折射出柯达在走下坡路。
最新消息,柯达爆雷了。
柯达警告投资者,公司可能撑不下去了,“或将无法长期维持运营”。
柯达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,公司多项财务指标恶化。二季度,柯达实现营收2.63亿美元,同比下降1%;毛利润5100万美元,下降12%;净亏损2600万美元,而去年同期公司净收入2600万美元,由盈转亏。柯达在财报中警告,目前没有可落实的融资渠道或可用流动资金,来偿付约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35.9亿元)的即将到期的债务。“这些情况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。”
影响有多大呢?柯达要终止退休养老金付款。
都不用等到公司倒闭,一旦经营陷入困难,势必会影响胶片生产。目前柯达将业务重心放在了电动汽车电池基板涂层和制药等领域。
道理很简单,胶卷相机已经成为历史,胶片电影还有几个人在拍?诺兰和维伦纽瓦这么点需求,支撑不了公司这部分的业务发展。
总的来说,胶片生产和供应岌岌可危,搞不好《奥德赛》就是诺兰最后一部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电影了,且看且珍惜吧!期待明年上映。
天创网配资-股票配资是怎么回事-配资交流平台-线下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